合作咨询热线:

400-123-4567



草坪知识

广东技术师范大学“绿茵使者”突击队长来镇实践纪实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5-09-20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 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的号召,7月8日至14日,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“绿茵使者”青年突击队前往韶关乐昌市长来镇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,从非遗文化创新、农文旅融合、特色农产品推广三大方面切入,通过实地调研与创新实践,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
  实践队聚焦乐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过会”习俗的重要代表——鸡蛋糍。队员们走进传统工坊,系统记录从蒸煮糯米到手工捶打的全过程,为这项传统技艺建立影像档案。同时,团队还追溯至长来镇优质水稻种植区,实地了解原料的生长环境,深入体会非遗与乡土之间的深厚联系。

  为解决非遗“活化”难题,团队借助新媒体手段策划并开展了一场直播。队员化身“文化推荐官”,生动演示鸡蛋糍制作工艺,讲述“过会”文化内涵,并同步推广长来辣椒酱等农特产及地方风物。直播显著提升了非遗能见度,带动农产品销售,探索出“技艺展示+文化传播+产品带货”的新路径,为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。

  在安口村,团队深入调研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。通过走进田间地头,对水稻、马蹄等主导产业开展系统考察,团队与农户、农业企业面对面交流,并结合问卷调查,收集产销数据与市场反馈,为后续制定营销策略奠定基础。

  团队还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,走访国立第三华侨中学遗址,与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在保护原真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利用,让红色历史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亮点。此外,团队参观“莲蛙”生态种养基地,学习其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模式,为当地推进产业多元与生态转型提供参考。

  着眼于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,团队在和村重点调研“优质稻+马蹄”轮作模式及其他农产品的产销情况。通过村干部座谈、企业走访和入户交流,团队系统梳理出当地在品牌建设、资金支持、销售渠道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难,并深入了解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的运行情况与发展空间。

  调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切实行动。团队走进“韶关·乐昌优选助农直播间”,队员们热情地为陈友记辣椒酱、乐昌炮弹香芋面等特色农产品代言。凭借外语优势、生动讲解和真诚互动,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,成交单量与互动量均创历史新高,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,展现出青年智慧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。

  实践期间,团队在长来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爱心支教活动,这是本次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支教课程经过精心设计,构建了思想引领+素质教育+兴趣拓展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。

  在思想引领方面,开设了小小红船承千钧党史教育课,通过生动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党的光辉历程;在素质教育层面,设置了平安伴我行安全教育课和阳光心灵心理健康课,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;在兴趣拓展领域,推出了奇妙实验室科学课、世界那么大国际文化课以及巧手生花手工艺术课,极大地激发了乡村学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。

  在教学方式上,团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体验。在国际文化课上,队员们发挥外语专业优势,通过英文歌曲、情景对话等方式,带领孩子们感受异国文化;在科学实验课上,一起制作简易火箭、水果电池等,培养科学思维;手工课上共同制作非遗剪纸、彩泥模型,锻炼动手能力。课后,志愿者们还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,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。

  支教的最后一天,团队与孩子们共同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。孩子们自信地展示英语情景剧、科学实验秀、手工作品走秀等学习成果,现场欢声笑语不断。许多孩子表示:这是我最开心的暑假,哥哥姐姐们带来的课程太有趣了!

 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,绿茵使者团队深入基层、服务乡村,在非遗保护与转化、农文旅融合探索、农产品助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果,特别是在教育帮扶方面,用爱心和专业知识为乡村孩子开启了一扇看世界的窗。团队不仅为长来镇带去新思路、新方法,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,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将专业知识与时代使命相结合,投身强国建设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。绿茵使者的脚步仍在继续,他们将用青春力量,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
400-123-4567
浏览手机站